為深入調研新時代黨和國家發展成就,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8月1日,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中國發展,多元共鑒”新時代黨和國家歷史成就調研隊隊員王碩前往安徽、四川、寧夏等地深入調研,形成階段性報告。
綠水青山繪就新畫卷
寧夏以黃河干流寧夏段水質保護和城市水體治理為基石,不斷完善跨區域、跨流域污染聯防聯控機制。減少水資源的污染和浪費,確保水質的可持續性和可訪問性,促進生物多樣性,減少人類因飲用水污染而引起的健康問題,支持農業、工業和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避免資源枯竭和生態系統崩潰,提升旅游業、漁業和其他與水相關的經濟活動,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福祉。
寧夏還實施了“三山一河”(賀蘭山、六盤山、羅山及黃河)生態保護修復治理項目、天然林保護等一大批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助推寧夏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森林覆蓋率、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顯著提升。濕地面積達到311萬畝,完成荒漠化土地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任務。
生態農業再赴新篇
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鑫盛蛋雞養殖場的李先生表示,當前蛋雞養殖產業正面臨著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科技的不斷推動下,蛋雞養殖逐漸實現了自動化和智能化,顯著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但隨之而來的是養殖過程中遇到禽類傳染病的風險,以及在擴大規模時的技術和資金困難。
由于養殖技術的提升,養殖場生產的蛋品質量明顯提高,深受消費者喜愛。這一變化使得產品售價上升,市場需求也隨之增加。同時通過引進先進的養殖設備和科學的管理模式,養殖場的規模不斷擴大,實現了批量生產,從而有效降低了單位成本,提高了整體利潤。而在傳統銷售渠道的基礎上,養殖場積極開拓電商平臺和社區團購等新興銷售方式,進一步拓寬了銷售市場,提升了收益。
李先生還提到政府的惠農政策促進了養殖場的持續發展,當地政府通過補貼政策和貸款扶持對養殖戶進行幫扶,推動了養殖場的現代化改造。
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李先生的養殖場不僅成為了他家庭致富的關鍵,也為當地經濟的發展貢獻了力量。他對未來充滿信心:“只要我們堅持科學養殖、合理經營,同時借助政府的政策支持,養殖業一定會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隨著政策的逐步落實和養殖技術的不斷進步,李先生相信,養殖業的發展將對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產生深遠影響,為更多的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東西協作共譜新發展
四川省南充市閬中縣,憑借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與人文歷史,在東西部協作的推動下實現了快速發展,成功脫貧摘帽。溫嶺市與閬中縣在油橄欖產業上的深度合作,不僅壯大了閬中的油橄欖產業規模,還通過專項資金投入促進了產業升級。同時,溫嶺市將教育、醫療、慈善等民生事業作為協作重點,切實提升了閬中人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這些合作項目與成果,見證了東西部協作的深厚情誼,也為兩地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隨著“中國發展,多元共鑒”新時代黨和國家歷史成就調研隊的深入探索,一幅幅生動的中國發展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從寧夏的綠水青山到安徽的生態農業,再到四川東西部協作的生動實踐,這些故事不僅展示了中國在生態環境保護、農業現代化、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顯著成就,更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和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