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鍛煉孩子們的反應靈敏度和應激性,8月1日,曲阜師范大學翻譯學院康樂“童”行實踐團走進日照新聲康復中心,實踐隊員設計了“打地鼠”的課程。首先讓孩子們圍成一個圓圈,每人站在一個圓環里面,作為自己的“洞穴”,老師站在中間,手拿氣球,作為“武器”。每當氣球要打到“地鼠”的頭時,孩子們必須立刻蹲下去,這樣才可以躲避“攻擊”。
課程開始,在助教老師的幫助下,一位實踐隊員站在中間,扮演大花貓,“大花貓來嘍!”當氣球來到孩子們的頭上時,在其他實踐隊員的幫助下,孩子們蹲下,之后當氣球遠離的時候,孩子們起身。課程伊始,很多孩子不理解游戲的規則,當實踐隊員對他們說:“蹲!”他們才會有意識地做出反應。漸漸隨著課程的推進,部分孩子可以明白何時應該蹲下,何時可以站立。
實踐隊員們一次次地重復:“氣球來了,蹲!”在過程中,感統老師前來提醒,指令不要太密,孩子們需要反應時間。在老師和實踐隊員的共同努力下,本次課程的目標基本達成,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生動有趣的課程。
為鍛煉孩子們的上肢力量,提升孩子們的支撐能力,實踐隊員設計了上肢行走訓練課程。本次課程需要助教協助完成,孩子們用上肢支撐起身體,助教抓著孩子的腿,讓其離地,鍛煉孩子走一個來回。
在正式行走之前,助教老師準備了道具,首先將孩子的雙腳搭在一定高度處,雙手支撐堅持一定時間以初步了解不同孩子的支撐能力。之后,在助教的幫助下,每一個孩子都初步完成了支撐身體并行走的任務,某些孩子還額外帶給老師和實踐隊員驚喜,包括可以堅持一分鐘等。為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實踐隊員獎勵了孩子們小餅干和水果。
本次課程的順利開展有效鍛煉了孩子們的上肢力量,提升了實踐隊員與小朋友們之間的默契,建立了友誼,同時收獲了感統老師的建議,為下一步課程的開展奠定了基礎。@曲阜師范大學
@社實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