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八八戰略”和持續深化“千萬工程”
,依托高校資源優勢結對幫扶浙江省山區26縣,發揮當地資源優勢、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7月15日至17日,浙江農林大學“唐詩文化路,千年圣柿村”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慈圣村開展為期三天的社會實踐。
(圖為浙江農林大學“唐詩文化路,千年圣柿村”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

(圖為浙江農林大學“唐詩文化路,千年圣柿村”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
短短數日的社會實踐,卻如同一次心靈的遠行,讓我們在細微之處感受到了鄉村的脈搏,體會到了勞動的價值,更在團隊合作中收獲了成長與友誼。慈圣村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以及那里淳樸的民風、勤勞的人們,都成為我們心中難以磨滅的記憶。以下,是我們團隊在慈圣村社會實踐中的心得與感悟:
在慈圣村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實踐活動中的團隊合作讓我學會了溝通與協作的重要性。我們小組成員共同調研村莊發展,從設計問卷到走訪農戶,再到數據分析,每一步都凝聚了大家的智慧與努力。面對困難與挑戰,我們相互支持,共同尋找解決方案,這種團隊精神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讓我對農村生活有了更直觀的認識,還讓我學會了團隊合作、堅韌不拔和尊重傳統文化。這些寶貴的收獲將伴隨我今后的成長之路,成為我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后續,“唐詩文化路,千年圣柿村”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將持續助力石梁鎮慈圣村的鄉村農文旅發展,助推慈圣村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
——團隊成員 杭沛娜
而這次實踐,更是一次自我挑戰與成長的契機。在記錄鄉村的瞬間時,我深刻體會到了攝影的魅力與責任。從最初的生澀到后來的游刃有余,我在不斷地嘗試與反思中,逐漸掌握了活動記錄的精髓。我學會了如何運用鏡頭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美好,如何用照片講述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在實踐中不斷修正與完善。這種成長,是我此次實踐最為寶貴的收獲之一。
——團隊成員 洪曉杰
在調研期間,我們深入田間地頭,親眼見證了傳統農耕文化的魅力,深刻體會到了慈圣村人民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他們利用夏季充足的陽光和雨水,精心耕作,讓每一片土地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同時,我也見證了村民們對傳統農耕文化的堅守與傳承,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守護著這片土地,讓古老的耕作方式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然而,夏季的調研也讓我看到了慈圣村面臨的挑戰。高溫、干旱等極端天氣對農業生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村民們需要更加努力地應對這些自然挑戰。此外,我還注意到了一些社會問題,如農村勞動力的流失、農村教育資源的匱乏等,這些都制約著慈圣村的發展。這些問題讓我深感責任重大,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要為農村發展貢獻力量的決心。
——團隊成員 林嘉慧
勞累,是這段旅程最真實的底色。烈日下,我們穿梭田間地頭,與村民交流,感受基層治理的復雜與重要性。我聽到了許多關于基層治理的寶貴經驗和深刻見解,讓我對基層工作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汗水磨礪了我的意志,也讓我更加珍惜每一份成果。這次實踐,我不僅增長了見識,拓寬了視野,更在思想上得到了升華,在對當地領導以及一線工作者們的訪談中,我進一步學會了如何與人溝通、解決問題,也明白了面對困難時的堅持與勇氣的重要性。慈圣基層治理的艱難,讓我深感責任重大。我見證了工作者的無私奉獻與勇往直前,更加堅定了為基層治理貢獻力量的決心。這段經歷,將成為我人生中的寶貴財富,激勵我不斷前行。
——團隊成員 羅飄飄
社會實踐是青春的試金石,讓我們在實踐中成長,在成長中感悟。隨著慈圣村社會實踐活動的圓滿落幕,我們每一位參與者都滿載而歸,心中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感慨與收獲。在這片充滿鄉土氣息與淳樸民風的土地上,我們不僅見證了鄉村振興的勃勃生機,更在實踐中錘煉了自我,深化了對社會的認識與理解。展望未來,實踐團成員將把在慈圣村學到的知識與經驗帶回校園、帶入社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同時,我們也期待有更多機會能夠再次走進鄉村、貼近農民,與他們攜手共進、共創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