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航天稻種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紫金首個航天絲苗米示范基地迎豐收
7月10日至19日,廣東省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省級示范隊伍、華南農業大學三下鄉隊伍“金穗麥浪2.0——航天稻夢”團隊前往河源市紫金縣紫城鎮等多個城鎮開展社會實踐。
實踐團隊在航天稻種植基地合影 紀泳文攝
團隊成員在近三年已取得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河源市紫金縣進行實地考察。為發展高質量航天水稻的種植規模、提升糧食生產效率、實現降本增效以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在國家植物航天育種中心副主任郭濤教授帶領和指導下,團隊在河源市紫金縣指導并推廣了航天稻的種植,首次在紫金縣引進“華航香銀針”進行種植。
郭濤教授和團隊成員在考察航天稻生長狀況 紀泳文攝
團隊來到了位于紫金縣敬梓鎮的華南農業大學航天絲苗米紫金示范基地。該基地是紫金縣山水農業有限公司與華南農業大學攜手打造的創新項目,首次引種“華航香銀針”,樹立了華南農業大學航天絲苗米種植的新標桿。
紫金縣首個航天稻示范基地 紀泳文攝
經團隊考察,目前航天絲苗米紫金示范基地種植航天稻250畝,預計今年早稻畝產量約1100斤,無重大病蟲害,種植均勻,有部分倒伏,整體種植狀況良好。在防治方面,在栽培方面要注意防治白葉枯病。據調查,“華航香銀針”當前的市場價格為8到10元每斤,可達到畝產1440斤的產量指標要求。原來種植的普通水稻畝產量約810斤,市場價約2.2元每斤。在種植成本小幅波動的情況下,“華航香銀針”代替普通水稻種植,產量增加了約5%到10%,市場價也更高,極大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帶動農民增產增收。
在田間地頭,郭濤老師詳細地向成員們介紹如何在水稻收獲前結合水稻的實際生長狀況計算畝產量。關于成員們對于倒伏和減產的疑問,他解釋道:“部分倒伏主要受廣東地區多風的氣候條件影響,今年廣東地區雨水較多,施肥打藥的效果不好,減產也是普遍的。” 在水稻育種方面,郭濤老師告訴同學們:“育種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要盡可能增強水稻的抗病性,二是要重視產量基礎,三是要提高水稻的品質。”“華航香銀針”憑借其卓越的耐肥性、抗倒伏和抗稻瘟病特性,以及出色的豐產性和市場接受度,展現了其作為高品質絲苗米的潛力。
![]()

郭濤教授和團隊成員在考察航天稻生長狀況 紀泳文攝
隨后,團隊走訪新莊村、上莊村三十余戶農家,圍繞當地糧食產業耕種管收、科技助農的落實情況以及航天稻推廣程度開展實地調研。團隊收集并整理了相關調研數據,發現當地存在航天稻普及程度較低、耕地連續性差、土地撂荒嚴重、農資成本高和種植收入低等問題,為接下來進一步開展助農行動提供了參考資料。“雖然每年種田都施肥,但是這個產量啊總是不見漲”,村民們反饋。于是在調研的同時,團隊成員不僅向當地農戶普及了航天稻,也解決了種植戶日常種植過程中的疑問,傳授了一些科學種植提高產量的基礎方法。
隨后團隊成員走訪了新莊村、上莊村三十余戶農家,圍繞當地糧食產業耕種管收、科技助農的落實情況以及航天稻推廣程度開展實地調研。團隊收集并整理了相關調研數據,發現當地存在航天稻普及程度較低、耕地連續性差、土地撂荒嚴重、農資成本高和種植收入低等問題,為接下來進一步開展助農行動提供了參考資料。“雖然每年種田都施肥,但是這個產量啊總是不見漲”,村民們反饋。于是在調研的同時,團隊成員不僅向當地農戶普及了航天稻,也解決了種植戶日常種植過程中的疑問,傳授了一些科學種植提高產量的基礎方法。
實踐團隊在走訪調查當地水稻種植狀況 紀泳文攝
團隊根據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扎實推進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的指示精神,充分利用團隊的交叉學科專業知識,推廣高科技航天稻種的種植,用腳步丈量田地,用實際行動推動農業科技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促進農業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接下來,華南農業大學“金穗麥浪2.0——航天稻夢”百千萬工程省級示范隊將不斷積累實踐經驗,練就過硬本領,不斷開拓創新,知農愛農,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注入源源不斷的青年智慧與活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