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青年行|“銀里振興先鋒隊”實踐團開展促進鄉村振興活動
赴振興之約,繪燦爛鄉景
——“銀里振興先鋒隊”實踐團
在鄉村振興的壯闊征程中,青年群體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其活力與創造力是推動鄉村全面發展的重要力量。值此盛夏之際,河北科技師范學院精心組建的“銀里振興先鋒隊”實踐團,承載著青春夢想與滿腔熱忱,深入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銀窩溝鄉銀里村,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社會實踐活動,自7月23日起,實踐團通過組織文藝匯演、實施助農項目、提供教育支持等多種形式,不僅充分展示了當代青年學子的責任擔當與良好風貌,更為促進銀里村的經濟文化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積極貢獻了青春的智慧與力量。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更是青年學子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生動實踐。
開啟心靈之窗,探索科技奧秘
實踐團教育技術學專業的隊員,以“科技照亮心靈”為主題,為孩子們帶來了兩堂教育技術啟蒙課程。通過精心設計的互動游戲和直觀的教學軟件,隊員們引導孩子們了解生活中的科技運用,學習編程的原理。專業而親切的授課方式,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吸收教育技術的精華,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好奇。
隊員們以帶孩子們搭積木、下棋的方式,模擬出編程和指令系統的工作環境,以簡潔易懂的授課方式,教孩子們深層次的原理知識和信息技術的奧妙,課堂中充滿了歡聲笑語,孩子們情緒高漲,在和老師們的互動和游戲中,逐漸學會了通過編譯圖紙上的信息解碼,學會了發出指令接受指令來完成一系列的任務,孩子們在實踐過程中,體驗到了這些技術帶來的樂趣與便捷,他們的眼睛里充滿了探索的光芒。
圖為志愿者在村里給孩子們講授編程啟蒙課。 張宇涵 攝

圖為志愿者及輔導老師在教育技術課程中協作完成講解。 孟令晗 攝
田野里的實踐,共享自然的饋贈
在實踐團的帶領下,隊員們踏上了采摘黃瓜、櫻桃的旅程。以“綠色之手,采摘快樂”為主題的活動,隊員們親身體驗農耕的樂趣。村民們耐心教授采摘技巧,隊員們在勞動中學會了合作與分享,體驗了從土地到餐桌的完整過程。田野間的歡聲笑語,成為了這個夏天最動聽的旋律。
隊員們走進大棚里,與村民們一起勞動,盡管汗水浸濕了衣背,但隊員們熱情高漲,一邊摘黃瓜,一邊學習農作物的采摘要點。村民們的熱情講解也讓我們對農業有了更直觀的了解,讓他們感受到了勞動的喜悅和收獲的滿足。

圖為志愿者在村民家里幫忙摘果子。 史子儀 攝

圖為志愿者去到村民家里一起摘黃瓜。 張宇涵 攝
舞臺上的夢想綻放,鄉村文化的璀璨之夜
經過精心的籌備和排練,實踐團與孩子們共同打造的文藝匯演如期而至。從悠揚的合唱《青花瓷》到靈動的手勢舞,從深情的朗誦《詩意中國》到精彩創意的噴火表演,每一個節目都是孩子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鄉村文化的熱愛。實踐團與孩子們的共同努力,為村民們呈現了一場視覺與情感的盛宴,留下了難忘的回憶。通過文藝匯演,隊員們不僅傳遞了夢想和希望,也增進了孩子們與村民之間的情感交流。

圖為志愿者們及村里兒童為文藝匯演進行的排練工作。 張宇涵 攝

圖為志愿者們攜所有參演兒童以及指導老師在演出結束后進行的合影。 王一 攝
展望未來,"銀里先鋒小隊"實踐團將秉持初心,持續聚焦銀里村的教育事業,創新方式方法,以線上趣味教學為重要抓手,跨越地域限制,為鄉村兒童搭建起一座通往知識殿堂的橋梁,激發他們學習興趣與潛能,為他們的成長之路鋪設堅實的基石。
實踐團深知,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也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動力。因此,他們更希望通過自身的行動,喚起社會各界對農村教育發展的深切關注與廣泛參與,將更多的目光與資源投向農村教育,共同探索多元化、可持續的鄉村教育發展模式,為鄉村孩子創造更加公平、優質的教育環境,為銀里村的鄉村振興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活力與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