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子:探尋陜北說書傳承之路,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2024年7月18日,紅鳳暑期實踐團來到延安市寶塔區,繼續以“非遺‘老曲藝’,鄉村‘新動能’”為主題開展社會實踐調研。
上午10點,實踐團抵達延安市曲藝館。隊員們先進行了參觀,曲藝館內功能齊全,展覽廳、排練廳、說書廳等區域各具特色。隊員王思茹對樂器展覽區印象深刻,墻壁上展示的三弦琴、曲項琵琶等樂器,讓人們能現場感受其獨特曲調。

圖為調研團成員在延安市曲藝館合影。通訊員 李宇華 供圖
隨后,實踐團成員與陜北說書傳承人喬仰文老師進行了深度訪談。喬老師分享了自己從16歲開始學習陜北說書的經歷,以及在不同階段的發展情況,還提到了為習總書記和托卡耶夫總統表演的榮幸經歷以及獲得“牡丹獎”的榮譽。對于陜北說書,喬老師用高度、質量、火爆度三個關鍵詞來形容,他認為陜北說書在全國乃至國際上的發展越來越好,質量不斷提升。

圖為調研團成員正在對陜北說書傳承人喬仰文老師進行深度訪談。通訊員 李宇華 供圖
在談到延安曲藝館時,喬老師介紹了其對陜北說書發展的引領作用,包括舉辦培訓班、挖掘整理資料、進行二次創作等工作。此外,喬老師還分享了自己在陜北說書保護與傳承方面的工作,如舉辦傳習班和免費培訓班,以及政府對陜北說書的重視和支持。
近期,喬老師與來自臺灣的藝術家進行了交流,鼓勵他們學習陜北說書并帶回臺灣,促進文化交流。他還對陜北說書進行了創新,如用陜北說書宣講環保知識、黨的二十大精神等,并登上了學習強國平臺。喬老師認為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對鄉村振興意義重大,陜北說書能為老百姓宣傳政策,豐富精神生活。
關于陜北說書與文旅結合,喬老師介紹了許多案例,如1938的劉元龍老師接待旅游團、金延安以及西安永興坊的相關情況。曲藝館也有三弦U盤等文創產品。對于打造陜北說書游戲以吸引年輕群體的想法,喬老師表示非常支持,認為陜北說書需要創新,以更好地傳承。
訪談后,喬老師帶領實踐團成員再次參觀曲藝館,講述每一位傳承人、每一種樂器、每一個曲調、每一張照片背后的故事,讓大家對陜北說書的發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圖為喬老師帶領調研團成員再次參觀曲藝館。通訊員 李宇華 供圖

圖為調研團成員與喬老師的合影。通訊員 李宇華 供圖
下午4點,實踐團成員前往寶塔山附近發放調查問卷。他們針對不同年齡段的游客進行有針對性的發放,并為老年游客詳細講解問卷內容。問卷調查工作井然有序,效果良好。


圖為調研團成員正在進行問卷的發放與調研。通訊員 李宇華 供圖
通過此次調研,紅鳳暑期實踐團對陜北說書的傳承與發展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也為進一步推動非遺文化的保護與鄉村振興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