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碳達峰”的背景下,煤炭企業的發展前景具有以下特點:
- 短期發展前景:
- 煤炭仍將是支撐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能源: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9年GDP占全球的16.3%,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30%左右,需要較高強度的能耗支持。IEA發布的《煤炭2022》市場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煤炭消費增長1.2%,達到80.25億噸,而中國的煤炭消費量就占全球煤炭消費總量的一半以上。因此煤炭作為中國的主體能源,在推動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煤炭行業維持較高景氣度:2023年以來,煤炭市場價格波動加劇,煤炭板塊股價創新高。進入2019年,中國煤炭產量逐步企穩,東部冀魯豫皖四省煤炭產量逐年下降,“三西”煤炭產量相對平穩,全國月均產量維持在3.3億噸左右水平,淡旺季產量略有變化。從供給端看,國內產量和進口量達歷史高位,但需求端隨經濟增長目標維持,煤炭消費產品含量難以大幅下降。從需求端看,碳達峰前煤炭需求剛性較強,預計到2025年、2030年商品煤需求將超過46.77億噸和45.22億噸。總體來看,煤炭行業維持較高景氣度。
- 中期發展前景:
- 中國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能源結構,煤炭還將是兜底保障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能源:從中國的能源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所處階段來看,煤炭消費量占比雖下降,但在能源體系中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作用越來越凸顯。結合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預計中國在2060年完全實現碳中和后,仍需要煤炭作為電力調峰、碳質還原劑以及保障油氣供應安全等。
- 長期發展前景:
- 煤炭在我國資源結構中還將有一席之地,煤炭工業仍然可以實現高質量發展:從長期來看,煤炭在我國資源結構中還將有一席之地,煤炭工業仍然可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此,煤炭企業需要在經濟競爭力、產業布局、物流供應、生態環境、科技創新等方面走出一條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總之,在“碳中和,碳達峰”的背景下,煤炭企業需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時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和業務領域,以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