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魏冉 范紫嬰
2024年7月,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潮涌詩書,智啟山海”青EYE鄉村課堂實踐團隊于象山縣墻頭學校開展為期十二天的假日學校暑期社會實踐。據悉,今年是外國語學院第二年與象山縣墻頭學校開展實踐合作,本次實踐中團隊成員緊密結合學生的具體狀況與象山優秀傳統文化,將傳統非遺文化與雙語教學相結合,為墻頭學生定制專屬課表,用50余堂課程共同構筑起一座多彩的假日學校,其中三大特色為:充滿趣味與挑戰的多彩“外語+”拓展課程、寓教于樂的趣味藝術共創體驗活動以及“送教上門”與“送教入戶”活動,團隊成員深入調研墻頭學校學生的教育素質現狀,實現教育的深度覆蓋與溫情傳遞。


“這種像蝴蝶結一樣的面包可是德國的主食,地位等同于中國的饅頭……”這是團隊成員姚可雨正在為墻頭學校的孩子們介紹德國美食和文化的課程,通過品嘗面包、學習德語單詞等促進孩子們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認識到世界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我知道!大海的英語是sea!小凌老師昨天剛教我的!”、“灰汁團我只吃過,從來沒做過呢”、“老師,用來魚拓是真的魚嗎?”這是孩子們在課堂上積極發言的縮影,象山傳統美食灰汁團手工制作活動、象山魚拓教學與體驗雙語課程、“讓村歌順著海風傳遍墻頭”——村歌學習傳唱課程...團隊成員用一次次精心準備的活動為墻頭學校的小朋友們打開一扇扇通往世界的窗戶。


“蔡老師,你快進來,我給你介紹我的爸爸媽媽!”一位小朋友緊緊攥著團隊成員蔡同學的手往家里領。據了解,團隊成員目前已累計家訪和“送教入戶”30余次、步行總里程超40公里,為35余名同學及其家庭拍攝全家福;除此之外,也因地制宜開展“小小廚神”——與小朋友在家里為父母做一頓飯、“用英文介紹我的家庭成員”等特色活動,真正將教育引入到孩子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在兩年良好合作基礎上,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與墻頭學校就設立暑期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基地授牌,雙方將在未來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推動教育與社會的深度融合;同時,墻頭鎮團委林昊楠書記及鄉政府代表向團隊致以感謝信,對他們在墻頭鎮所做的積極貢獻和無私奉獻表示高度贊揚和誠摯感謝。他們表示,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的社會實踐活動,為團隊成員們提供更多更好的實踐機會和平臺,共同探索更多創新性的社會實踐項目,為培養更多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貢獻智慧和力量。墻頭學校鮑校長為實踐成員頒發榮譽證書、實踐成員用寫滿感謝和不舍的明信片回贈,情誼深厚可見一斑。



本次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教學方式,為墻頭學校的學生們打造了一個多彩的文化課堂。學生們在體驗中學習、在交流中成長,不僅拓寬了視野、提升了能力,還深刻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團隊成員更發揮專業特長,讓同學們了解家鄉文化與特色,并通過多種語言翻譯,用外語講好象山故事,做象山文化的學習者、弘揚者與傳播者。未來,相信墻頭學生們在團隊成員的感染下,也會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更多的青春力量,真正實現智慧與力量的山海啟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