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踐悟|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西安科技大學晉陜蒙能源基地實踐調研團走進陜西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
時間:2024-07-24 23:17:50 關注:
2024 年 7 月 24 日,西安科技大學晉陜蒙能源基地實踐調研團懷著沉重而崇敬的心情,走進了陜西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展開了一次深刻的歷史追尋與反思之旅。
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作為那段慘痛歷史的見證者,靜靜地矗立在這片土地上,向后人訴說著曾經的苦難與抗爭。實踐調研團的成員們踏入這片莊嚴肅穆的區域,仿佛穿越時光,回到了那個充滿血淚與悲憤的年代。
清晨,陽光灑在調研團成員們青春而堅定的臉龐上,他們整齊地排列在紀念館前,神情莊重。團長發表了簡短而有力的開場致辭:“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到這里,是為了銘記歷史,是為了從苦難中汲取力量,更是為了不忘初心,明確我們肩負的使命。讓我們以敬畏之心,去感受、去思考。”
步入紀念館,一幅幅歷史照片、一件件實物展品、一段段詳實的文字介紹,如同沉重的鐘聲,撞擊著每一位成員的心靈。在展廳中,大量的歷史資料揭示了日本侵略者在大同煤礦的殘暴行徑。他們瘋狂掠奪煤炭資源,不顧礦工的死活,采用極其惡劣的勞動條件和殘酷的剝削手段,導致無數礦工累死、餓死、病死,最終被拋尸荒野,形成了慘絕人寰的萬人坑。
成員們圍在一個展示礦工勞動工具的櫥窗旁,眼中滿是震驚和悲憤。那些簡陋、破舊的工具,見證了礦工們在極端惡劣環境下的艱辛勞作。一位同學感慨地說:“難以想象,當時的礦工們就是用這樣簡陋的工具,在暗無天日的礦井下為侵略者挖掘煤炭,卻得不到絲毫的尊重和保障。”
在一處模擬礦井的展示區,昏暗的燈光、潮濕的氣息,仿佛將成員們帶入了當年的井下。大家深刻體會到了礦工們工作環境的惡劣和危險。一位學采礦工程專業的同學沉重地說:“我們現在學習先進的采礦技術,就是為了保障礦工的生命安全,提高采礦效率,絕不能讓歷史的悲劇重演。”
隨著參觀的深入,調研團來到了萬人坑遺址。眼前的景象令人心碎,累累白骨在坑中堆積,無聲地控訴著侵略者的罪行。成員們紛紛靜默肅立,為逝去的同胞獻上鮮花,表達深深的哀悼。一位女同學忍不住落淚:“這每一具白骨背后,都是一個曾經鮮活的生命,都是一個破碎的家庭。我們不能忘記這段歷史,要讓世界知道真相。”
在參觀過程中,調研團還遇到了一位年逾古稀的幸存者后代。老人眼中含著淚花,向成員們講述了他父親的經歷。當年,他的父親在煤礦中受盡折磨,僥幸存活下來,但身心卻遭受了極大的創傷。老人的講述讓成員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那段歷史的殘酷。 參觀結束后,調研團成員們在紀念館的會議室舉行了一場深刻的座談會。大家紛紛發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一位歷史專業的同學表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通過這次參觀,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國家的強大是人民幸福的保障。我們要銘記歷史,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另一位同學則從能源發展的角度發表了看法:“我們看到了過去煤炭開采的粗放和落后,也看到了如今能源行業的進步和變革。作為西安科技大學的學生,我們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推動能源行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為國家的能源安全貢獻力量。”
調研團的指導老師總結道:“這次實踐調研活動,不僅是一次歷史的回望,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禮。希望同學們能夠將這份感悟和責任帶回學校,融入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以實際行動踐行不忘初心的使命。” 離開紀念館時,夕陽的余暉灑在成員們的身上。他們的步伐堅定而有力,心中充滿了對歷史的敬畏和對未來的擔當。
此次西安科技大學晉陜蒙能源基地實踐調研團走進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的活動,不僅讓同學們深刻了解了那段慘痛的歷史,更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情和社會責任感。他們將帶著這份沉甸甸的收獲,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時,這次活動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當地媒體對調研團的活動進行了報道,引發了更多人對歷史的關注和反思。許多網友在相關報道下留言,表示要銘記歷史,珍惜當下,共同為美好的未來而努力。 西安科技大學也對此次實踐調研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并表示將繼續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培養更多有擔當、有責任感的優秀人才。 未來,相信這些年輕的學子們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念和更加飽滿的熱情,投身到祖國的建設中,用實際行動書寫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壯麗篇章。
作者:張浩陽;惠王凱 來源:大學生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