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之聲網日照7月17日電為推廣普通話,調查老年人群體的普通話使用情況,7月6日,曲阜師范大學翻譯學院普語長青實踐隊在日照市東港區中盛幸福苑對老年人進行了走訪調查。本次活動內容包含和老人進行溝通,填寫相關調查問卷,進行簡單普通話教學等。
實踐隊員得到養老院負責人大力支持后進入了養老院南區進行拜訪。養老院居住百來位老人,男女均衡,年齡大多在七十歲以上。近年來,在政府和社區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下,幸福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幸福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老人雖年邁仍神采奕奕。在這樣的背景下,實踐隊員首先拜訪了陳安邦老人。

圖為實踐隊員與陳安邦老人進行交談 中國大學生之聲網通訊員 杜星筱 供圖
陳安邦老人年歲已高,獨自居住在社區內,房間里擺放著許多照片,正居其中的是與家人的合照,下面擺放著老人與許多大學生的合影留念。他是土生土長的日照人,操一口地道的日照方言,溝通起來需要認真聆聽才能明白老人所表達的意思。
通過溝通實踐隊員了解到,養老院內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包括但不限于剪紙,繪畫,編織絲絨花束。他極為熱情的拿出他的作品,向隊員們一一進行介紹,他使用的一直都是方言,在語法方面和普通話一致,主要差異體現在語音上,在某些字詞的讀音上與普通話有極大的差異,且音調也有所改變。日照的方言特征與山東本省其他地區方言有共通之處,故有部分來自山東其他地方的鄉村的實踐隊員,能夠較為通暢的和老人進行溝通。
實踐隊員了解了老人的部分生平,增進了彼此間的距離。在問及是否愿意使用普通話時,陳安邦老人表達出了積極的情緒。他認為推廣普通話是國家的重要政策之一,每個人都應該參與其中,自己雖然已經年老,但仍應該不斷學習進步。這或許與其早些年的軍旅生活有關。
得到了肯定的答復后,實踐隊員對陳安邦老人進行了簡單的普通話教學,糾正了部分錯誤讀音,并進行了鼓勵。不難發現,老年人的語言學習能力相較青年人較弱,更改其語音發音較為困難,在老年群體內推廣普通話任重而道遠。
溝通的最后,實踐隊員邀請老人進行了相關問卷的填寫,獲得了較為客觀的統計數據。
除陳安邦老人外,實踐隊員也與養老院內其他老人進行了溝通。其中有一位八十歲高齡的奶奶,她十分樂觀,愿意與人交往。但提及是否愿意學習并推廣普通話時,她進行了否定。奶奶認為自己年歲已高,學習普通話較為困難,在日常和養老院其他老人交往時,也并不需要使用普通話來拉近彼此距離,理解彼此意思。普通話的使用讓她感覺困難和吃力。
實踐隊員了解到,在學習新鮮事物上,老年人大多抱有十足的信心和熱情,但在語言學習上,因考慮到個人生活習慣和交際圈,他們大多不會更改自己慣用的語言習慣。許多老年人由于長期生活在方言環境中,對普通話的掌握程度有限,甚至部分老年人完全不會講普通話。盡管他們能夠聽懂普通話,但在實際交流中更傾向于使用本地方言,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社交范圍和信息獲取能力。
這一發現與國家關于普通話推廣的系列政策形成了鮮明對比。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普通話為國家通用語言,規范漢字為國家通用文字。無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均強調了在教育、行政、媒體等各個領域推廣使用普通話的重要性。
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國家“推普興鄉”行動的深入實施,以及民族地區語言文字工作的不斷加強,普通話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高國民整體語言素質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針對這一現象,專家指出,普通話的推廣不僅是一項語言政策,更是促進社會進步、增進民族團結的重要舉措。未來,應繼續加大普通話在老年人群體中的推廣力度,通過組織專業的普通話培訓班、利用社區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普通話宣傳活動等方式,提高老年人的普通話水平,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同時,也應尊重和保護方言文化的多樣性,鼓勵老年人在掌握普通話的基礎上,繼續傳承和發展自己的方言文化,實現普通話與方言的和諧共生。
此次調研結果再次提醒實踐隊員,普通話的推廣工作依然任重而道遠,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不斷推動普通話在更廣泛人群中的普及和應用。(通訊員:杜星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