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之聲網臨沂7月17日電(通訊員 解叢瑜)
曲阜師范大學翻譯學院普語長青社會實踐隊在春意盎然的季節里,展開了一場關于語言傳承與溫暖的行動。不同于往常的喧囂與忙碌,這次,普語長青實踐隊員的腳步輕輕地踏入了中盛幸福苑,以及鄰近的云海社區和三槐幼兒園,用普通話搭建起一座座溝通的橋梁,讓愛與理解在不同年齡段間流淌。
中盛幸福苑:歲月悠悠,語聲溫柔
晨光初破曉,中盛幸福苑內已是一片寧靜而和諧的景象。綠樹成蔭的小道上,幾位老人或悠閑散步,或坐在長椅上享受著和煦的陽光。實踐隊員一行人身著統一的志愿者服裝,手捧精心準備的問卷與教材,帶著對老人的深切關懷,緩緩步入這個充滿溫情的社區。
“大爺,您好!實踐隊員是來了解一下大家對普通話的了解和看法的。”一位志愿者微笑著向正在寫毛筆字的老人打招呼。老人停下手中的動作,慈祥地回應:“哎呀,年輕人,我這老骨頭了,普通話講得不太利索,但我喜歡聽,電視里天天放呢。”

圖為實踐隊員與敬老院老人合照 中國大學生之聲網通訊員 解叢瑜 供圖
隨著交流的深入,實踐隊員發現,雖然多數老人對普通話的掌握程度有限,但他們普遍持有開放和積極的態度。有的老人回憶起年輕時學習普通話的趣事,臉上洋溢著孩童般的笑容;有的則表達了對普通話作為國家通用語言重要性的認識,認為它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特別是能讓遠在他鄉的親人更容易溝通。
“以前啊,村里人說話都是方言,出了遠門就不方便了。現在好了,孫子孫女都會說普通話,跟他們視頻通話,感覺心更近了。”一位老奶奶的話語,道出了許多老人的心聲。
云海社區:童聲朗朗,未來可期
告別了中盛幸福苑的溫馨,實踐隊員轉而前往云海社區,那里的三槐幼兒園正等待著實踐隊員的到來。走進幼兒園,一陣清脆悅耳的童聲立刻充滿了整個空間,那是孩子們無憂無慮的歡笑和歌聲。

圖為實踐隊員在三槐幼兒園教學照片 中國大學生之聲網通訊員 解叢瑜 供圖
在園長的安排下,實踐隊員被分成幾個小組,分別進入不同的班級進行普通話教學活動。教室里,五彩斑斕的墻繪、各式各樣的玩具營造出一個充滿童趣的世界。實踐隊員與孩子們圍坐一圈,通過故事講述、兒歌教唱、互動游戲等多種形式,引導孩子們學習正確的普通話發音和表達。
“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隨著一首耳熟能詳的兒歌響起,孩子們紛紛跟著哼唱,小臉蛋上洋溢著純真的笑容。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孩子們不僅學會了新的詞匯和句子,更感受到了學習普通話的樂趣。
“老師,我會說普通話了,回家我要講給爺爺奶奶聽!”一個小男孩興奮地舉手發言,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這一刻,實踐隊員深刻感受到,普通話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情感的傳遞和文化的傳承。
橋梁搭建,溫暖傳遞
隨著一天的活動接近尾聲,實踐隊員回望這一路的點點滴滴,心中充滿了感動與滿足。在中盛幸福苑,實踐隊員見證了老人們對普通話的接納與喜愛;在云海社區的三槐幼兒園,實踐隊員感受到了孩子們學習普通話的熱情與快樂。這一切,都讓實踐隊員深刻認識到,普通話作為中華民族共同的語言,不僅是溝通的橋梁,更是情感的紐帶。
實踐隊員便帶著滿腔熱忱踏入社區,為老人們送去了精心準備的關懷與陪伴。他們不僅通過日常交談中自然融入普通話教學,還組織了趣味橫生的語言游戲,讓老人們在歡笑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與溫暖。這份關懷如同春日細雨,悄悄滋潤了老人們的心田。
第二次實踐活動將焦點轉向了社區的孩子們。在陽光斑駁的午后,實踐隊員化身為知識的引路人,通過生動有趣的互動課程,激發了孩子們對普通話學習的興趣。他們設計了一系列寓教于樂的教學活動,如繞口令挑戰、角色扮演等,讓普通話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悄然生根。這些種子,承載著溝通的希望與文化的傳承,靜待時光的灌溉,必將茁壯成長。
隨著夕陽西下,實踐活動圓滿落幕,中盛幸福苑與云海社區再次回歸寧靜,但空氣中彌漫的不僅是日常的平和,更有普通話帶來的溫馨與和諧。這次實踐活動,如同一股清流,無聲地促進了不同年齡段、不同地域人群之間的理解與交流,證明了語言不僅是溝通的工具,更是心靈相通的橋梁。在這片被普通話溫柔包裹的土地上,每一次的交流都成為了加深情感、促進融合的珍貴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