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膺擔當、能源報國”晉陜蒙能源基地實踐調研團走訪神東生態示范基地
時間:2024-07-24 00:48:43 關注:
在能源領域的發展征程中,可持續性和生態保護成為了至關重要的課題。近日,“挺膺擔當、能源報國”晉陜蒙能源基地實踐調研團滿懷熱情與使命感,走進了神東生態示范基地,展開了一場意義深遠的調研之旅。
一、調研背景與初衷
能源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而煤炭作為我國的主要能源之一,其開采和利用對環境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在新時代,如何實現能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的協同發展,成為了擺在能源行業面前的重要任務。晉陜蒙地區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承載著巨大的能源供應責任,同時也面臨著生態環境脆弱、修復治理任務艱巨的挑戰。 “挺膺擔當、能源報國”晉陜蒙能源基地實踐調研團的成立,正是為了深入探究這一地區在能源開發與生態保護方面的現狀、問題及解決方案。神東生態示范基地作為行業內的典范,成為了調研團的重要走訪目標。
二、調研團的組成與準備
調研團由來自西安科技大學不同專業的優秀學生組成,他們涵蓋了能源工程、環境科學、生態學等相關領域。在出發前,調研團成員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他們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了解了神東生態示范基地的基本情況以及國內外生態修復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同時,還邀請了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了專題講座和培訓,為調研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調研團成員還制定了詳細的調研計劃和方案,明確了調研的重點和方法。他們準備了調查問卷、訪談提綱以及各種測量和監測工具,以確保能夠全面、準確地獲取所需的信息和數據。
三、神東生態示范基地的概況
神東生態示范基地位于晉陜蒙交界處,是神東煤炭集團在煤炭開采過程中積極踐行生態保護理念、探索綠色發展模式的重要成果。該基地占地面積廣闊,涵蓋了多種生態修復和治理項目,包括植被恢復、水土保持、采煤沉陷區治理等。 基地內綠樹成蔭、花草繁茂,與周邊的煤礦開采區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里不僅有豐富的植被種類,還構建了完善的生態系統,成為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同時,基地內還建設了生態科普館、監測站等設施,用于展示生態修復成果、開展科學研究和監測工作。
四、調研過程與發現
調研團成員首先參觀了神東生態示范基地的生態科普館。在這里,通過圖片、文字、模型和多媒體展示等形式,全面了解了基地的發展歷程、生態修復理念和技術創新成果。成員們深刻感受到了神東集團在生態保護方面的堅定決心和不懈努力。 隨后,調研團深入基地的各個區域進行實地考察。在植被恢復區,他們看到了曾經荒蕪的土地上如今長滿了郁郁蔥蔥的樹木和花草。據基地工作人員介紹,通過選擇適合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植物品種,并采用科學的種植和養護方法,植被覆蓋率得到了顯著提高,有效減少了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 在采煤沉陷區治理現場,調研團成員看到了通過土地復墾和綜合利用,沉陷區變成了良田和果園。神東集團采用了填充、平整等工程措施,結合土壤改良和植被種植,使沉陷區重新煥發生機。同時,還發展了生態農業和觀光旅游等產業,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在水土保持區域,調研團成員觀察到了一系列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如修建梯田、魚鱗坑、排水渠等。這些措施不僅減少了雨水對土壤的沖刷,還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此外,基地還通過建設攔沙壩、蓄水池等設施,有效地攔截了泥沙,保護了周邊的河流和湖泊。 在調研過程中,調研團成員還與基地的工作人員、技術專家以及當地居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訪談。他們了解到,神東生態示范基地在生態修復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例如,干旱少雨的氣候條件給植被恢復帶來了很大困難;土壤貧瘠、含鹽量高影響了植物的生長;資金投入不足限制了生態修復的規模和速度等。 然而,面對這些困難和挑戰,神東集團沒有退縮,而是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逐步探索出了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生態修復模式和方法。例如,研發了智能化的灌溉系統,根據植物的生長需求精準供水;采用生物改良土壤技術,提高土壤肥力;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修復項目,拓寬了資金渠道等。
五、生態修復技術與創新
神東生態示范基地在生態修復過程中采用了一系列先進的技術和創新方法。其中,微生物修復技術引起了調研團成員的極大關注。通過引入有益微生物菌群,改善土壤結構和肥力,促進植物生長。這種技術不僅成本低、效果好,而且對環境無污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此外,基地還采用了無人機監測技術,對生態修復區域進行實時監測和評估。無人機可以快速獲取大面積的高分辨率影像數據,為及時發現問題、調整修復方案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水資源保護和利用方面,神東生態示范基地也有許多創新舉措。例如,建設了雨水收集和回用系統,將雨水用于灌溉和景觀用水;推廣了礦井水凈化處理技術,實現了礦井水的資源化利用。
六、調研團的思考與建議
通過此次走訪調研,“挺膺擔當、能源報國”晉陜蒙能源基地實踐調研團對神東生態示范基地的生態修復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在調研結束后的總結討論中,成員們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調研發現,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議。 調研團成員認為,要實現能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的協同發展,需要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政府應出臺更加嚴格的環保政策和法規,加大對生態修復項目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同時,要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讓能源企業在開發過程中承擔更多的生態保護責任。 在技術創新方面,調研團建議加強產學研合作,整合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優勢資源,共同開展生態修復技術的研發和創新。同時,要加強對新技術、新方法的推廣和應用,提高生態修復的效率和質量。 此外,調研團還提出要加強生態保護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和參與度。只有全社會形成共同關心、支持和參與生態保護的良好氛圍,才能實現能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的可持續發展。
七、調研的收獲與展望
此次走訪神東生態示范基地,對于“挺膺擔當、能源報國”晉陜蒙能源基地實踐調研團的成員們來說,是一次寶貴的經歷和收獲。他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生態修復知識和技術,更深刻地認識到了能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調研團成員紛紛表示,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學習和研究,努力為我國能源行業的綠色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他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帶動更多的人關注能源與環境問題,共同推動我國能源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未來,神東生態示范基地將繼續發揮引領作用,不斷探索創新生態修復模式和技術,為晉陜蒙能源基地乃至全國的能源企業提供可借鑒、可復制的經驗和做法。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國能源開發與生態保護一定能夠實現協同共進,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能源保障和生態支撐。
作者:張浩陽;惠王凱 來源:大學生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