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4日,
華中農業大學“食品安全與營養中國行”博士團志愿服務隊帶領南湖錦城社區
的20余名小朋友
進入華農校園,開展
了“知·食”互動課堂、“食·趣”夏令營和“食·檢”體驗行系列活動
,以趣促學。
活動伊始,中國行博士團帶領孩子們
來到華中農業大學博物館
,依次參觀了昆蟲展廳、野生動物展廳
等五大展廳。
在講解員的介紹
中,
小朋友們仔細聽講,認真參觀珍稀動植物標本、化石標本等展品,了解標本的科學知識,感悟生命的奧秘。參觀
完畢,熊君妍同學分享自己的感想:“我覺得很有趣很好玩,最喜歡的是地礦展廳,里面的礦石很漂亮。我還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生命真是太神奇了!”


博物館參觀結束,中國行博士團帶領孩子和家長
們前往食科樓
開展本次活動的“知·食”互動課堂。“小朋友們喜不喜歡吃烘焙食品呀?都喜歡吃些什么呢?”博士團講師周夢涵通過這個問題打開了孩子們討論的開關。“喜歡喜歡!”“我最喜歡吃蛋糕啦!”“那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我們烘焙食品的發展以及主要原料的作用吧!”。
接下來,講師就烘焙的歷史
起源、雞蛋的營養成分
、蛋撻制作
流程以及各原料
在美味蛋撻中發揮的作用
四個方面向小朋友們展開
了有趣的講解
,讓小朋友們
掌握了有趣的食品營養知識,也對接下來的烘焙活動充滿期待。

講解完
畢,
博士團和孩子們
來到烘焙房開啟了“食·趣”夏令營。志愿者們先帶領大家對雞蛋、牛奶、淡奶油等原料進行了回顧,并
探討了自制蛋撻液和成品蛋撻液在原料上的區別。小朋友們認真聽志愿者們講述
詳細流程,觀察并學習制作蛋撻的
操作步驟,積極踴躍有秩序的參與稱量、攪拌,仔細準確的進行蛋撻液的調配。“原來這么好吃的蛋撻是這樣做出來的呀!”“烘焙食品好有意思,回家我也要再試一下。”整個烘焙室充滿孩子們的笑聲和撲鼻的香氣。
在等待蛋撻成熟的過程中,博士團帶領孩子們
來到食科院中心實驗平臺
參觀學習實驗室常用的食品品質檢測儀器
,開啟了一場“食·檢”體驗行。講解員
以常見的食品為例,巧妙地、深入淺出地向孩子們介紹了顯微鏡、氣質儀、液質儀、質構儀等儀器的知識點。比如,氣質儀能夠精準分析出蘋果香味的具體成分,而質構儀則可有效地測定面包的軟硬度等關鍵指標。孩子們全程聚精會神,積極互動,紛紛表示在此次參觀中收獲了很多有用且有趣的知識,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對科學探索的熱情和興趣。
食科博士團聚焦“一少”,通過開展“知·食”互動課堂、“食·趣”夏令營和“食·檢”體驗行系列活動,讓孩子們不僅學習了烘焙食品的歷史與科學原理,更在動手制作的過程中,體驗了知識轉化為實踐的樂趣,為他們的未來的科學探索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據悉,本次活動是華中農業大學“食品安全與營養中國行”系列志愿服務活動之一,
旨在發揮專業院校食品科普優勢,利用食科學子堅實專業知識,探索多形式科普,致力于以宣講行動守護人們舌尖上的安全,為實現健康中國戰略貢獻青華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