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大學子讓非遺油紙傘“活”起來
時間:2024-07-22 21:38:11 關注:
這不僅是一場簡單的繪畫課程,更仿佛是一場心靈深處的探索之旅。在油紙傘的細膩傘面上,我嘗試著用斑斕的色彩與流暢的線條,去定格那些轉瞬即逝的創意火花。每一道筆觸都飽含了我的情感傾注與深邃思考,讓我在這過程中深刻領略到了傳統文化的深邃意蘊與非凡魅力。”寧波市象山縣高塘學校的馬子嫣,在結束“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制作與繪畫”課程后,滿懷激動地分享了她首次接觸這項傳統技藝的獨特感受。
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強調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將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而隨著非遺保護工作的深入,非遺文化逐漸成為美育教育的重要資源。此次“非遺油紙傘”課堂正是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滴水行動之遇見小分隊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深入挖掘“非遺油紙傘中所蘊含豐富的美育資源,以其獨特的審美模式,彰顯民族的美學追求,為孩子的審美以及民族文化的認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24年7月22日,滴水行動之遇見小分隊成員葛婧怡老師以“傳承非遺,繪夢油紙傘”為活動主題,通過講解為學生們揭開了油紙傘悠久歷史的神秘面紗,從油紙傘的起源、發展歷程到其在不同地域的文化象征意義,每一個細節都引人入勝。隨后,通過誦讀現代詩人戴望舒的經典之作《雨巷》,學生們在文字間仿佛漫步于那條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油紙傘成為了連接古今情感的橋梁,讓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學之美交相輝映。
為了讓學生們更加直觀地感受非遺油紙傘的獨特魅力,活動特別安排了視頻展示環節。高清的鏡頭下,油紙傘的每一道制作工序都清晰可見,從選材、糊紙、上油到繪制圖案,每一步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與智慧。傘面的形態各異,色彩斑斕,不僅展現了精湛的技藝,更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
活動的重頭戲在于動手實踐環節。葛老師巧妙地將學生分為六個小組,鼓勵他們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共同創作屬于自己的油紙傘面。學生們或低頭沉思,或熱烈討論,手中的畫筆在傘面上跳躍,一幅幅充滿創意與想象的圖案逐漸呈現。從山水風景到人物色彩,從古典詩詞到現代圖案,每一幅作品都是學生們對非遺文化獨特理解的表達,也是他們創新思維與團隊協作能力的展現。
圖為象山高塘學校小朋友進行展示,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沈詩寒/攝
隨著一幅幅精美傘面的完成,本次“傳承非遺,繪夢油紙傘”活動也圓滿落下帷幕。徐晨逸在課后表示:“通過這次活動,我深刻體會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激發了我對非遺文化的興趣與熱愛。”
葛老師在一旁欣慰地看著學生們的變化,她深有感觸地說:“今天,我們不僅僅是在課堂上度過了一段時光,更是與千年的文化遺產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粗鴮W生們從最初的懵懂好奇,到后來的沉浸其中,再到最后那一幅幅充滿創意與靈性的傘面作品,我深感欣慰與自豪。這不僅是對非遺油紙傘技藝的一次傳承,更是對學生們審美能力、創新思維和團隊協作精神的一次全面培養。我相信,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們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夠在他們心中種下保護與傳承非遺文化的種子。未來,希望他們能夠繼續懷揣著這份熱愛與責任,讓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的陽光下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沈詩寒 來源:寧波大學